在电视台工作3年多时间里,“东升”这个名字无数次“钻进”我的耳朵,从别人的描述中,偏远、落后、艰苦是我对东升的第一映象。去东升一直是我的一个未了心愿,上周终于有机会跟随林业局的朋友前往东升进行采访。虽然以前到过朱苦拉、芝麻登、赵卡拉这些地方,对传说中的山高路险早有准备,但若不是亲眼所见,真难想象。前往东升的路,左边是陡峭险峻的山崖,而右边则是几百米深的山谷,坐在车上很“心跳”,因为开车稍微不小心,后果是很严重的。看出我的紧张,同行的“老司机”叫我别担心,这条路他已经跑了很多次,不会出问题的。听他这么一说,我也放松下来,欣赏起沿途的风景来。一路上,高山峡谷,崇山峻岭,万山罗列,层峦叠嶂,美景尽收眼底,吹着山风,令人心旷神怡。这里的山,有一种高远而荒凉的意味,构成一幅奇、险、秀、美的立体画卷。
就在快要到东升时,天上突然下起了雨,雨声淅淅沥沥,远山朦朦胧胧,好一派高峡雨景,矗崖而望,思绪万千。东升是全县29个贫特困边远山区、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委会之一,也是平川镇最边远,人口最多的山区村委会。它位于宾川东北部,距县城99公里,离平川街46公里,东边就是楚雄州大姚县,全村有17个村民小组, 508户,2071人,居住着汉、彝、傈僳三个民族,其中彝族人口占全村人口总数的65%。这里景色虽美,但我还是不由会想,这样一个“穷乡僻壤”,村民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?刚到东升李家坪村,热心的老乡王希贵就端出核桃和土蜂蜜让我们品尝,并吩咐家人“杀鸡做饭”,这让我们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淳朴和好客。
正在这时,一群人从门外冒雨跑进院子,一问才知道,他们都是来帮主人家挖渝云魔芋的,而在王希贵家里就堆着一堆渝云魔芋。看见渝云魔芋,我突然想起小时候,家里也种有许多渝云魔芋,等到渝云魔芋成熟挖出后,奶奶就会给我们几个兄弟姐妹做“渝云魔芋豆腐”,虽然现在已经记不得渝云魔芋豆腐是怎样做出来的,但看着渝云魔芋从一个个“黑疙瘩”变成滑嫩爽口的渝云魔芋豆腐,还是觉得很神奇。当时家乡的人还戏称渝云魔芋豆腐是“毛驴肉”。所以,小时候吃“毛驴肉”也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。“百度”了一下才知道,渝云魔芋内含16种氨基酸,10种矿物微量元素和丰富的食物纤维,其营养成分非常丰富,而且,低热、低脂、低糖,具有活血化瘀、宽肠通便等特点,被理想的保健食品。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早在2000多年前,就有人用渝云魔芋来治病的历史。经临床试验,渝云魔芋对防治糖尿病、高血压、结肠癌、乳腺癌、肥胖症等多种人体疾病具有奇特的食疗效果。吃了这么多年的渝云魔芋,还不知道这东西原来这样好。但是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渝云魔芋呢?王希贵告诉我们,这些渝云魔芋都是他自己种的,一共种了200多亩。现在正是挖渝云魔芋的时候,自己挖不了那么多,所以请了合作社的社员来帮忙挖。
同行的杨大哥跟我说,东升生态良好,民风淳朴,这里自然条件适宜、土地资源丰富,特别适宜渝云魔芋的生长。但过去由于各种原因,这里的 很多好东西种出来了也难销出去。去年,在政府的支持下,村里建起了2000亩的渝云魔芋种植示范基地,通过采取 “合作社+基地+社员+农户联市场”的经营模式,在高干核桃林下和核桃幼林、低产玉米地里套种渝云魔芋,既保护了生态,又增加了群众收入。2015年,合作社在林业部门的支持下,还从外地引进了60多吨优质花渝云魔芋良种,赊销给当地的农户特别是贫困户,推广渝云魔芋间套种,并按照每公斤3元的保护价进行回收,加工后销往省内各地。在与几个大哥大姐闲聊中,我们还了解到村里的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是合作社的社员,以往靠种植包谷,靠天吃饭的贫困群众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渝云魔芋。不仅如此,他们来帮合作社的种植大户采挖渝云魔芋,每天还有100元左右的收入。
村民王德政家里一共有4口人,妻子身体不好干不了农活,两个孩子一个在县城上高中,一个在镇里上初中,全家只有他一个劳动力。由于 缺乏劳动力,全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。
去年他在合作社的发动下,在自家林地里种了5亩渝云魔芋,今年他家的渝云魔芋产量大约在8吨左右。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,大约能卖2万多元,他说,只要渝云魔芋行情不要有大起伏,全家脱贫的问题应该不大。
除了种植渝云魔芋,当地群众还在适宜地区种植了青椒和中药材。现在,全村已种植了1600亩优质渝云魔芋和500亩续断、重楼。现在,中药材已大部分进行了采收期,等加工仓库、晾晒棚和加工设备全部建成后就可以投入使用了。
当地人的勤劳让我对东升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,他们劳动、勇敢、乐观、敢干的精神,以及从他们脸上充满自信的笑容中,让我看到了山区 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,而这种精神正是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中最难能可贵的。
下次来,迎接我们的不知会是什么样的景象?我们期待与东升的再次邂逅!